【中国教育报】准确把握新时代“双师型”教师新要求
发布日期:2019-03-27浏览次数:1519

今年以来,职业教育有两件大事值得铭记:一是新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以国家名义出台职业教育改革“施工图”;二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条就以较大篇幅“具体”安排职业教育。这既是给职业教育释放的红利,也是对支撑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春风送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实施方案》明确界定“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在内涵上赋予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以新的要求。

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作为教师,负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在教书育人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双师型”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不直接传授政治理论,但是必须认清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必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并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把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深刻把握提升“双师能力”新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在技术思维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和训练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关键在于有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应用素质的教师。过去一般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应用素质的教师称之为“双师素质”或“双师型”教师,并赋予其教育教学经历和工程实践经历,通俗地形容为“教授手上要有油”,格式化地表征为“讲师 工程师”或“讲师 职业资格证书”。而进入新时代,《实施方案》第一次全新地表述“双师型”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力”反映了“双师型”的本质,透过了技术经历、实践时间、证书形式。这一新的要求告诉我们,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堆砌证书,而必须出实招、下真功夫、提高真本领。

科学把握“实践经历”新要求。经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必要的经历是“能力”提升的保证。一些发达国家从企业经历和师范教育经历两个方面规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的经历,如德国、新加坡规定,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美国则要求,从高等工科院校毕业的人员要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到高等师范院校学习一定时间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为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方案》针对我国实际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学历可适当放宽”“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就从工程实践经历上设定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经历的要求,灵活设置了能工巧匠学习经历,以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凸显了“实践教学能力”的本质内涵。

细致把握“双师型”团队建设新要求。在职业院校,学生接受的是众多个体教师的教育,感受的是整个校园文化。所以,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培养专业教师个体“双师型”,也要重视打造教学团队“双师型”;不仅要重视挖掘校内资源打造教学团队“双师型”,也要重视以开放的视野有效利用校外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教育资源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实施方案》从时间上规定了专业教师“两个一”,即每年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5年一周期进行全员轮训,确保了教师实践能力“经常性”的更新和提升。在团队协作上,《实施方案》创新了“模块化教学”制度,以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克服了个体局限,确保了团队优势。在团队管理上,《实施方案》推动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推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明确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这一系列化制度,保证了“具有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团队建设有目标、有保障、有效果。

拓展把握教师“双师型”新要求。《实施方案》明确的“双师型”目标,主要针对的是专业教师,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的要求。人才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达到“双师型”必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实施方案》务实地确定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要超过专业课教师总数一半的目标要求。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一部分,非专业教师不是与“双师型”毫无关系。当然,对非专业教师提出“双师型”要求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从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如果非专业教师一点儿都不了解某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非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用方法完全脱离专业不进行针对性教学,那么非专业课和专业课就可能出现“两张皮”、形不成育人合力,教学过程就会产生离散,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职业院校在倡导专业教师追求“双师型”的同时,也要引导非专业教师主动了解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法、职业素质要求,主动把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摆进专业,积极参与专业改革,使自己与专业教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新闻链接: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微信】

    【微博】

    【校报】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

邮编:221116

|

招生电话:0516-83888688/83889021

|

米乐m6棋牌官网的版权所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
网站地图